2025年7月18日,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核心的国家级博览会——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启幕。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合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罗云峰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九方科技应邀参会,并以《全球海洋智能预报大模型及应用》为题作主旨报告。
荣誉时刻
九方科技的里程碑
在上午举办的颁奖环节中,总经理周峥博士代表九方科技领取了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气象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会议嘉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陈海山教授颁发了证书,成为此次会中“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生动体现。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九方团队的肯定,更是对“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鼓励。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基础研究,到九方科技的产业落地,团队打造的“技术研发→产品转化→场景验证”闭环生态,正驱动着AI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商业气象服务的产业第一线。
主旨报告
以产业视角回溯科研历程
在下午的专题演讲中,周峥从“需求牵引→技术迭代→场景落地”三个维度,介绍了清华大学AI4Earth Lab黄小猛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与地球系统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两年,团队已经连续推出了4款AI大模型:2023年8月推出了AI-GOMS海洋大模型,实现了全球30天的气象海洋预报;2024年11月推出了人工智能同化ADAF工具;今年2月推出了全球-区域嵌套的气象大模型OneForeCast;5月推出了Triton大模型,实现了全球365天的气象海洋预报,而预报过程仅仅只需要在单张GPU显卡上计算56秒。
九方科技在此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产业转化优势,将上述大模型接入了九方远洋航运气象导航系统,并已服务了12000余航次,400余家客户,2000余艘船舶。在实际场景中验证工程与商业价值,再反哺技术迭代,不仅能让科研成果快速落地,更为商业气象服务领域提供了颠覆性解决方案,让“纸面公式”真正变成“气象落地”与“海洋效益”。
历史性时刻
海洋气象技术委员会启航
在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的热烈氛围中,“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海洋气象技术委员会”成立仪式隆重举行。周峥作为技术委员会聘任专家,与其他业内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海洋气象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汇聚海洋气象领域的顶尖科研力量,推动海洋气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委员会将致力于促进海洋气象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海洋气象预报和相关产业应用能力。
博览会观察
高规格平台释放多重效应
我国气象经济产值已超2000亿元,全国已有10000+家企业与气象相关。本届博览会以“气象融入新经济,携手共创好未来”为主题,旨在打造国家级、综合性气象经济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展区成果展示、专题研讨与产业对接活动,全面呈现气象服务从“基础支撑”迈向“经济引擎”的跃迁路径,推动气象深度赋能现代经济体系构建。
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知名气象学家以及来自能源、金融、农业等多个行业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1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博览会突出“链接”理念,将应用场景、科研成果、资本资源和产业生态有机融合,形成高效联动、共建共赢的新格局。涵盖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20多个行业的参展企业集中亮相,全面展示气象技术在不同行业场景中的深度嵌入与协同创新,打造“气象+”行业发展的风向标。